切换地区
1370712人次已浏览

北京新文化规划的三个中长期目标,“一城三带”是核心支撑

访问量:390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终于在今天发布了,对这个曾跟进的一个文化中长期规划,多少有些期待。细读文本之后,认为这个规划对“一城三带”浓墨重彩,是全文的一个重中之重,构成了北京三个中长期目标的核心支撑。

1.jpg

发布会

第一,“一城三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魂。

规划指出,2025年,以“一城三带”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古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充分彰显,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更加光彩夺目。这里强调了“一城三带”在北京城市文化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常述及的往往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遗迹众多,但作为16个辖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的京华大地,仅仅数落文化遗产是数不尽的,而“一城三带”恰恰是对1.6万平方千米京华大地提纲挈领的概括。某种程度上2025年北京怎么样,关键是要衡量“一城三带”建设的怎么样北京“一城三带”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架构起了整个格局。

2.jpg

第二,“一城三带”是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石。

规划指出,2035年,北京大国之都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从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境界却有天差之别。这意味着,北京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整个世界城市文化体系中,审视自身的建设问题。其实强调历史文化名城的世界性,就在于北京要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身份标识,告诉世界,同样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我和你不同”。而这个身份的差异,就是“一城三带”,这是北京在整个世界城市体系中独有的,“是我之所以为我”的文化基因因此,建设“一城三带”绝不仅仅是文物的修复、遗迹的复原,乃至记忆的挖掘,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一城三带”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活化和利用“一城三带”的文化资源,调动起一切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新和文化消费,使人融入现代生活,使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充分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3.jpg

第三,“一城三带”是北京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世界文脉标志的根源。

规划指出,2050年,北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世界文脉标志”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也是整个中长期规划最高的文化指引。在此,我们不得不追问文脉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文化的脉络,而正是整个脉络构成了一个城市和地区“因文化地的历史主线”。可以说文脉是一个兼具主体性和统摄性、历史性和当代性、无形性和有形性、静态性和动态性的概念。因此,北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是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厚土之上,而“一城三带”恰恰构成了北京这块厚土的脊梁。某种程度上,北京要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其实是要告诉世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上,中国已探索出一种“中国模式”,而以“一城三带”为基石所架构起的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就是这个“世界文脉标志”的集中体现

4.jpg

因此,完善、保护和利用“一城三带”,绝不是北京作为一个纯粹的城市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为中国、为世界探索城市发展建设模式的问题。《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高度重视“一城三带”问题,体现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城市的世界担当和中国力量

1.点击右上角
2.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3.点击 分享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