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1378307人次已浏览

江南,为什么魅力无限?

访问量:383

公元506年,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梁朝发动北伐,主帅萧宏命令手下乌程(今浙江湖州)丘迟给镇守寿阳(今安徽寿县)的北魏将军、睢陵(今江苏盱眙一带)人、原梁朝降将陈伯之写了封信,伯之得信,于是拥众八千来归。这是一封怎样的书信呢?古往今来,大家都以为信中的这几句最为感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一封信,招来八千兵力,这既是文学经典的力量,也是故国乡关的情思,更是说不清也说得清的江南的魅力。

江南的魅力在于说不清的模糊

比如江南在哪里,江南是什么,可谓言人人殊。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人文学者说江南是文化,诗人说江南是“江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出过江南专辑,这里不必展开。梅雨的“江南”,广及淮河以南、南岭以北、三峡以东;丘陵的“江南”把苏、锡、常、宁、杭等排除在外;方言的“江南”以吴语最具代表性,这样南京就不是江南,而萧齐诗人谢朓的《入朝曲》却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1.jpg南京玄武湖

江南的魅力在于说得清的意象

我想,江南是天造一半、人造一半,是人文色彩浓重的自然,是自然风韵独具的人文;江南是灵动,江南是创新,江南是转型,江南是天堂。以江南是转型来说,先秦秦汉时代,政治与文化的主话语权在黄河流域,江南属于偏远蛮荒之地;东晋南朝时代,北方为非汉民族入主,江南成为华夏正统所在;唐宋元明清时代,江南乃是财赋重地,朝廷依靠抽取江南民脂民膏的运河才得以维持;明清以迄近代,江南又得风气之先。所以仅从转型的角度来说,确切公认的、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江南空间,就有着流变的内容与丰富的内涵。

2.jpg

江南文化的内容或内涵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从五大方面去关注。一是物质文化。比如温山软水、流水人家、古镇与园林、飘香的稻米、缓缓移动的油纸伞、蓝印花布、茶叶、丝绸,等等,这是山水江南与风物江南;二是制度文化。以近代以来为例,从洋务运动到民族实业,从乡镇企业到高新科技,江南人最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充满着探索与创新的特别禀赋;三是精神文化。丝竹流芳的音乐,婉约悠扬的民歌,自然淡雅的布置,聪颖灵慧的性格,与杏花春雨江南是那么地协调一致;四是行为文化。以今天来说,江南人做事、谈恋爱、说话甚至吵架,总有种值得品味的江南味道,总有种精致、优雅、闲适、情趣的生活追求;五是心态文化。江南人的心态是“我是江南人”,江南是身体与心灵的诗意栖居,江南是和平、安逸、美好的人间天堂,江南就是我,我就是江南。

3.jpg

江南的魅力是一台多幕大戏

如果这样去理解魅力江南,江南就有着说不尽的现实话题、做不尽的学术空间。我们可否把江南文化比作一台多幕大戏,而我们是观众?作为观众,要看懂“魅力江南”这台大戏,就应该知道剧目、了解舞台、掌握剧情、熟悉演员、明了道具。

知道剧目比如“江南”是如何从到处都有的普通名词,变成特指某地的专有名词的?又是如何从一般的空间概念,变成具象的文化概念乃至广泛的象征概念的?作为象征概念的“江南”,又为何集中或凝聚了中国人的理想国、乌托邦、香格里拉、桃花源、天堂情结?

4.jpg

无锡拈花湾

了解舞台。随着“江南”成为专有名词与象征概念,“江南”的地域空间得以扩大、争夺乃至跳跃。比如多年以前,就有过争论南京是不是江南的“硝烟弥漫”。又如2019年10月在无锡拈花湾文旅小镇举办的“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我注意到其中设置了在泰州举办的“泰州学派”分论坛,泰州在江北。

再如2019年年初,我在“南京桐城商会”的讲话中,说到清朝安徽的省会有将近百年在南京,桐城文派初祖方苞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葬于南京,是南京的风土与气场滋养催生了方苞的声名才气;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姚鼐,主讲各地书院42年,弟子遍天下,其中主讲南京钟山书院22年,既使钟山书院成为一方学术圣地,也将桐城文派的影响推向了新的高峰。所以,“桐城文派”的主场其实在南京。至于现在的南京,也被安徽人亲切地称为“徽京”。

另外,我在20多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魏晋文学地理研究》中,论证在文化、心理、政治等各方面,江北的扬州属于江南;到了唐代,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的诗人的“江南”,却是地理上的江北扬州;甚至直到今天,烟花三月、二分明月的扬州,仍被视为江南。通过扬州的例子可见,文化的力量往往能够超越地理的限制。这样的超越,又使江南甚至跳跃到了远方,如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甘肃天水或陇南被称为“陇上江南”,西藏林芝被称为“西藏江南”。

5.jpg

扬州市瘦西湖  张卓君摄

掌握剧情。为什么分裂时期江南政治地位上升?隋唐以降,统一时期江南经济地位重要?如何认识江南在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中的特别贡献与“避难所”“回旋地”的特别地位?如何理解江南军事上被人征服、文化上征服别人的坚韧与光荣?如何彰显温山软水、富庶安逸的江南,即便军事上被人征服,也有着“扬州十日”“江阴死义”“嘉定三屠”那样的铁血精神?

简而言之,这样的“江南”,从“工具”意义上说是如何被“炼”出来的,从“民族”意义上说是如何被“压”出来的,从“文化”意义上说是如何被“养”出来的,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如何被“献”出来的,都是“魅力江南”这台大戏剧情的关键。诸如太伯、仲雍、季札、言偃是如何拉启江南文明的大幕的;西晋的永嘉南渡、唐朝的安史南渡、宋朝的靖康南渡,是如何夯实与丰富江南的人文基础的;江南的土著、移民及其矛盾与融合的过程怎样;魅力江南的创造者与承载者是哪些民族、宗族、家族、个人。

明了道具。古往今来,存在过、积淀下哪些魅力江南具有象征意义的独特符号?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推出“最能体现江南精神的12种风物”,即乌篷船、大闸蟹、辑里丝、龙泉剑、蓝印花布、油纸伞、黄泥螺、龙井茶、霉干菜、扬州澡堂、紫砂壶、绍兴酒,只有这些吗?再以旧时为苏州府、常州府瞧不上的无锡县为例,现在的无锡,肉骨头成了美食,泥巴成了工艺品,曾经辉煌的影视城,现在极为成功的灵山大佛与拈花湾。为什么“一张白纸”上画出了为宁、镇、苏、常“嫉妒”的精彩,乃至南京牛首山下也要建设“金陵拈花湾”文旅小镇?诸如此类,我想要看懂魅力江南、推广魅力江南这台大戏,熟悉这些具有道具意义的“符号”及其历史过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6.jpg

南京牛首山

魅力江南是台魅力无限的多幕大戏。如果说上面所说的舞台、剧情、演员、道具都是形而下的“器”,那么,这台大戏的灵魂、形而上的“道”,就是中国人的天堂情结。这样的天堂,不是西方人天上的、虚构的、教堂里的天堂,而是中国人地上的、现实的、生活的天堂,这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不仅安身而且养心的家园,是理想的、诗意的栖居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榜样,是“道法自然”的结晶,这也是魅力江南的全球意义与人类价值所在,即人类如何从自然中孕育出“天堂”般的家园。具体到三省一市的长三角,自然也不例外,毕竟现代化不能以牺牲自然、家园、故乡、安身、养心为代价。

1.点击右上角
2.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3.点击 分享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