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枢 长江名都——中国城市文脉“8字共识”原创系列
访问量:980
天下文枢 长江名都——中国城市文脉“8字共识”原创系列
王岸柳 刘毅 新文脉 2022-01-18 21:00
(第一辑)
河湟时空 团结海东
两府共担 千秋淮安
硒出汉江 子午安康
王者寥廓 史诗果洛
大汉兴龙 四宝汉中
三江源溯 时尚玉树
成语大千 赵都邯郸
天下文枢 长江名都
编者按
凡有一地,必有一脉。中国文脉云启动“城市文脉8字共识”研究系列,用八个字原创提炼城市文脉关键词,力求在正本清源的同时形成简洁清晰的传播价值。其背后的学理与逻辑,在新文脉理论中已有系统阐述。一期选择团队有过合作和深度研究的八个城市,作为一种尝试,后续将持续推出系列。
本篇为江苏省南京市。
“城市文脉8字共识”
天下文枢 长江名都
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在中华文明时空坐标上的地位,无须多言。相较于北京一城三带、西安关中文化、洛阳河洛文化,南京的文脉尚未彰显,共识远未形成,惜乎!由此,“文脉中国”课题组首选南京作为中华文明一地一脉探索系列的开篇之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个城市的文脉关键词,往往就雕刻在楼台中、传颂在烟雨里。如果善于识别,它既是最简单易取的,也是最无可辩驳的,更是最富有魅力的。
东晋太元九年,南京诞生了中国第一所最高学府孔庙(南京夫子庙)。从东晋成帝建立太学,继而南唐建立国子监,再到北宋夫子庙迁到南京,历经700余年,但是文人傲骨依然挺立,文化传承也从未断绝。1365年,原集庆路学改为国子学,即明初最高学府。纵观长江两岸,既建有太学、国子监、府学、县学、书院等官学,也建有星罗棋布的社学、义塾和蒙馆。夫子庙学宫东侧的江南贡院,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在当时为国家输送了状元八百余名,进士十万余名,举人上百万名。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成为了服务一方百姓的官员。
“源脉悠长,诗礼江山昭日月。人文荟萃,弦歌画舫又春秋”。夫子庙清初坊额上书“天下文枢”四字。夫子庙和江南贡院的千年盛景与繁华,乃至整个南京三千年盛景与繁华的文化密码,都隐藏、传承在这四字之中。天成之文章,必有妙手之偶得。
2019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既实至名归,又众望所归。给“天下文枢”作为南京文脉做了最好的当代注脚。
“天下文枢”定义了南京文脉的时间属性,南京文脉的空间属性何在?中原中心论的式微确证了中华文明也是两河文明,是更大格局框架下的两河文明。黄河似母、长江似父,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五千多年进程中,两河并重、和合创生。今天长江上能和南京相提并论的是重庆、武汉、上海。若论规模与繁华,四者皆可称都。若论都城与统治,只有南京,是六朝古都,曾经是真正的国都、首都。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长江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会议所选地址就是南京,也给南京文脉做了一个高维的视角和权威的昭示。
至此,南京文脉的八字共识关键词“天下文枢,长江名都”,呼之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