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425294人次已浏览

三“势”共“潮”——破解钱塘江文化千年辉煌的历史密码

访问量:889

摘要

钱塘江文化解码是浙江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工程,钱塘江文化的经典表征是“潮”,钱塘江文化的独特密码是三“势”共“潮”。江之势给钱塘江文化基因注入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河之势给钱塘江文化基因注入大国观念和家国情怀;海之势给钱塘江文化基因注入工具理性和全球视野。若此,完成对钱塘江文化逻辑起点、战略制高点和旅游切入点的系统性认知。未来,泛钱塘江流域的一切文旅建设,均可以从三“势”共“潮”的文化密码中,找到历史深处的强大动力和终极魅力。

终极魅力.bmp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进入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大工程的关键,是文化解码。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新文脉理论”观点,文化解码以“文脉:共识-场景-资产”一体三位,形成闭环。沿历史文脉挖掘、提炼最广泛、最有张力的共识;以共识展开当代一系列的应用场景;将最优秀的应用场景打造成文旅资产。

文旅资产.bmp

浙江因钱塘江而名,钱塘江文化是浙江文脉,一如“好客山东”、“老家河南”。浙江文旅深度融合这盘大棋,要从钱塘江文化解码开始。钱塘江文化密码是什么?潮是物理钱塘江的经典表征和第一特征。勇立潮头、与时俱进、走在前列的弄潮儿精神,也是钱塘江文化的广泛共识。这个广泛共识,是对7000年浙江大地创造灿烂文明的认可;是对1500年,浙江始终居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认可;是对改革开放40年,浙江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腾飞的认可;是对浙江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引领中国发展的预判和认可。

认可.bmp

三十年河东河西,此起彼伏是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近1500年,始终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除了北京,中华大地,无出其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城市,多少地域,都而后衰,运而后衰,港而后衰、矿而后衰。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唯钱塘江流域得以幸免。潮是钱塘江的第一特征,物理的潮明显,文化的潮何在?什么是潮产生的缘起。但凡潮生,必是势能碰撞。小势小潮,大势大潮;短势短潮,长势长潮。文化意义上的钱江潮,就是来自于三大势能的千年汇聚与碰撞。

碰撞.bmp

 江之势

皖浙赣三省边界独特的山形地势,像一个巨大的口袋,由西南兜向东北,把钱塘江流域5,56万平方公里包裹其中,只在东北方向留有出口。这种地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叫“聚气”。既有气聚,必有财生。整个流域的人、财、物、资,一切创造力与创造物,在千万年的进程中,都自觉和不自觉的顺江而下,逐步汇聚到杭州湾口,形成贸易、形成集市、形成城市、形成文明。自成一体,也别具一格,江之势由此而成。就像明清历史上的徽州,无论多么繁华,多么旺盛,因大山阻隔,永远不会也不能向西、向南、向北,只是向东,向东,顺江而下,直达杭州,直达湾口。再东向出海,或北向进京。

进京.bmp

文明以来,钱塘江流域的经济形态,无论是早期的稻作、青铜器、木构、丝绸等,还是后期的茶叶、火腿、丝绸、青瓷、煮盐、酿酒、造纸、雕版印刷,其中最关键的产业要素都是人的深度创造,而不是对资源的简单垄断。每一步价值的变现,都要靠公平的交易和诚信的契约。当人们习惯于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时,便不会再汲汲以求资源的垄断,权力的依附乃至血腥的掠夺。中国,最富商业精神的地域文化,破茧而出,傲立不倒。千年生聚,千年教训。江之势能注入钱塘江文化的基因特征是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bmp

河之势

一般观念中,钱塘江文化很容易与运河割裂。江是江、河是河,江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江水。即便是今天的杭州,钱塘江文化的传承弘扬由江干区举旗,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弘扬由拱墅举旗,就体现了这种深刻的分野思维惯性。自隋炀帝大规模开凿运河,中华文明正式从以黄河为轴线的东西格局,全面进入以运河为轴线的南北格局。在很长时期,运河给其沿线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钱塘江流域也忝身其列。大运河,给钱塘江流域带来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巨大的权力势能和广大北方对物产的需求势能。多样而充足的物资生产,借助大运河的开通向全国发送,南粮北运、南货北运,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世纪.bmp

上自隋炀帝、乾隆皇帝,下至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都是从运河顺舟南下,进入钱塘江流域,留下故事、传说、遗迹、美名,给西湖、杭州、湾区、钱塘江流域,带来丰厚的文化底蕴。运河之于钱塘江文化,是其文脉密码中最隐秘的一串数字。作为钱塘江入海口的杭州湾区,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因运河而直通北方首都的湾区。由此,激成钱塘江文化大潮的江、河、海三势,鼎足而成。河之势能注入钱塘江文化的基因特征是大国观念和家国情怀。

情怀.bmp

海之势

2700公里的大运河,严格意义的直接出海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杭州湾。海洋之于人类的重大意义,是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速而逐步凸现出来的。人类的海洋贸易,由来已久。上天给钱塘江流域赐予了一个优良的杭州湾。中国有32000公里海岸线,只有杭州湾,即便在生产力并不强大的古代,仍旧可以进行繁盛的海洋贸易。在其北,越往北则冬天越来越冷,甚至冻冰;在其南,则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离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越来越远。滨临大海的便利,让钱塘江流域的货物大量走向海外,浙江借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利润.bmp

五代时浙江的小国吴越国,每年都会从航海收入中拿出百万钱财贡奉中原朝廷,可见贸易规模的庞大。地理大发现后,人类的命运更深刻地与海洋联系起来,谁贴近海洋、拥抱海洋,谁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发展路径和发展潜力。迅速崛起的工业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扩张和输出,是通过蓝色海洋完成的。西潮东渐,巨大的海洋文明势能,在中国东海岸巍然袭来。这个海洋文明的很多内核,如重商业、重创新、重契约,都与钱塘江文化自身的内核,惊人的一致。所谓相见恨晚、所谓一拍即合。历史非常遗憾地没能赋予钱塘江流域原生工业革命。但是对海洋文明的拥抱,钱塘江流域却比中国任何地方都坚决、都彻底、都卓有成效。海之势能注入钱塘江文化的基因特征是工具理性和全球视野。

视野.bmp

无论是幸运、是巧合、还是无奈,在中国历史上,同时具备这三大势能的,唯独钱塘江流域。这三“势”共“潮”,是理解泛钱塘江流域1500年来,一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中保持领先的文化密码。这就是钱塘江文化的魅力之源。也是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泛钱塘江流域能抓住商品经济,互联网新经济,乃至到后期无中生有,人为创造出特色小镇经济等形态引领全国的发展,就是在万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培养了抓机遇抓势能的能力。

能力.bmp

以阿里巴巴为例,汇聚物产交易,用足中央政策,借力海外资本,是阿里巴巴成为当代互联网翘楚的内在逻辑。泛而言之,一切可以用好三势者,均可以立于潮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同样,正是因为获得了这种稀缺的识势、顺势、取势的特殊能力、超强能力,钱塘江流域仍将继续勇立潮头,长久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bmp

旅游离文化一张纸,文化离旅游一座山。钱塘江流域,占据浙江47%的国土面积。浙江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绕不开钱塘江流域、钱塘江历史和钱塘江文化。在文化意义上,钱塘江近乎等于浙江,钱塘江的魅力,近乎等于浙江的魅力。抓住了钱塘江文化的关键表征“潮”,解码了钱塘江文化的独特基因三“势”共“潮”,就解决了对钱塘江文化逻辑起点、战略制高点和旅游切入点的系统性认知。除了天然的山水,钱塘江流域一切以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驱动的旅游建设,均可以从三“势”共“潮”的文化密码中,找到历史深处的强大动力和终极魅力。

终极魅力.gif

1.点击右上角
2.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3.点击 分享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