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带
访问量:2465
“武陵民族走廊”是中国腹部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这一走廊大约处在东径108-110°,北纬28-30°的区域内,其间有一条由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武陵山脉,其东边是雪峰山,西边是大娄山,北边是大巴山,南边是苗岭,“武陵民族走廊”就是沿着武陵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通道。这一“民族走廊”从地势上看,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从文化分区看,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从现实状况看,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也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最东缘和中部崛起的最西缘。文化互动和采借十分突出,是中国“民族走廊”中多元文化互动最具典型性的地带。在历史上,就是中原从洞庭湖沿沅江、澧水及其支流进入大西南,或从清江、乌江进入大西南的要道,是东西南北族群的交汇点。这里自古就活动着三苗、百濮、百越、巴人等许多族群,今天仍然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维吾尔、汉等30多个民族。众多民族在这条走廊上停留、迁徙,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重要的“文化沉积带”,文化呈现出古老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